本文转自:临沂日报恒盈配资
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,但面对一些学生的叛逆与散漫,我们常陷入“管严了怕压抑天性,管松了怕失了规矩”的困境。简·尼尔森的《正面管教》如一盏明灯,以“和善而坚定”为核心理念,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充满人性光辉的航道。那么,什么是正面管教?它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?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?
正面管教不是简单的奖惩机制,也不是放任自流,而是一种基于尊重、理解和引导的教育哲学。它强调教育者要在坚定规则的同时保持情绪的平和,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纪律和责任感。这种教育方式的目标不仅是纠正行为,更是培养孩子自尊、自信和自律的品格。
理解行为动机 增强教育针对性恒盈配资
生活中每个细小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动机,尤其是孩子,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微妙。与成人不同,孩子的外在行为往往不是内心的直接反映,可能是一种求助信号,或是对某些需求的隐性表达。比如,一个在课堂上不断捣乱的孩子,可能并不是故意挑战老师,而是渴望被关注,或是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的宣泄。
因此,教育者必须放下成人的预判,真诚地走进孩子的世界,体察行为背后的情感和需求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、倾听和提问,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。例如,在孩子发脾气时,不是急于批评,而是温和地问:“你看起来很不开心,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?”正如书中所言:“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时,才会愿意改变。”教育从不是单方面的征服,而是两颗心灵的彼此靠近与对话。
尊重倾听+换位思考 解锁有效沟通恒盈配资
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,学会倾听,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,认真思考。切不可听话只听一半,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,或者曲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情感。一旦出现误解的现象,一定要及时沟通,化解误会,否则,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,管教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。所以,理解是沟通交流的前提,想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或家长,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换位思考。
比如,当孩子抱怨“我不想上学”时,一些家长或老师可能立即回应“不上学怎么行”,而正面管教会鼓励我们先接纳情绪,再探询原因:“听起来你今天对学校有些抗拒,是发生了什么事吗?”这种回应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。
探询增进情感 尊重助力成长
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,比如说探询,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。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,可增加孩子的好奇心,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与孩子的情感,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。还有一点就是尊重,当我们尊重孩子时,我们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,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,并鼓励孩子成长和有效沟通。
《正面管教》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教育的真谛——它不是控制“行为”,而是培育“品格”。当我们以爱为舵、以智为帆,与学生共同划动成长的双桨时,教育的河流必将奔涌出更壮阔的风景。正如书中所言:“我们永远无法真正‘拥有’学生,但可以给予他们一生受用的礼物——自我成长的能力。”
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,愿我们以更多的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,用智慧点亮他们眼中的光,让成长成为一场温暖的相遇。在正面管教的道路上,我们不仅是在教育孩子,更是在不断修炼自己——成为一个更包容、更有力量的教育者。
(临沂启阳小学教师 赵慧云) 恒盈配资
思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